Monday, August 30, 2010

中國時報又變節罵馬英九政府了,哭哭

點小圖放大




作者 rexlin (準備托福中? ) 看板 Salary
標題 愈忙愈窮 貧戶難翻身
時間 Sun Aug 29 11:01:26 2010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文章連結: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rum/0,5252,11051401x112010082400129,00.html

繼社會為內政部所公布的台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,貧窮人數增加的數據感到震驚後,主計
處連忙公布新的「經濟成長率預測值」,期望以此「利多訴求」安定軍心。然而這份資料
,已經清楚證明政府推動非典型就業的結果,就是直接造成勞苦終日,不得溫飽的工作貧
窮(working poor)人口,將台灣推入惡性發展的「窮忙年代」。

 在台灣,非典型就業直接造成社會兩極分化,也就是數據顯示的最高所得五%者平
均所得,為最低所得五%者平均所得的六十六倍。而造成貧窮的主因已不再是二次戰後社
會沿襲認定的懶惰或是特殊不幸(例如殘廢)。根據內政部數據,十萬八千戶的貧窮家庭
當中,多達八萬戶因失業或從事非典型工作收入過低所致。也就是「勤勞致富」的年代不
再,甚至已經淪為「越做愈窮」的「窮忙年代」。將近七十五%的貧窮家庭,是因為不穩
定、低薪資、高風險的非典型就業而越做越窮,陷入終身與貧窮為伍的惡性循環,長期以
往世代更無法翻身。

 根據主計處九十八年統計,台灣從事臨時工作或勞動派遣等非典型工作的人口,已
達六十八萬七千人,當中有將近三十萬人的薪資未達基本工資。根據台灣當代漂泊協會以
及遊民行動聯盟的調查,因為過低的收入,導致目前已有許多人群被迫過著「有住無吃」
或「有吃無住」的生活。亦即每個月數千元的收入,全部投入租一坪大小的隔板屋,食物
部分則四處尋找救濟的便當麵包發放。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用僅有的錢保吃,過著時常被驅
趕,日夜擔憂人身安全的遊民生活。亦即台灣社會實際的貧窮問題已非侷限於貧窮線下的
「低收入戶」,尚有「遊民群體」,陷入飢餓問題的「蝸居族」,以及一群隨時會跌入到
此種困境的龐大「非典型就業人口」。

 非典型就業不但直接造成極端的貧窮,更是典型的「勞苦終日、貧苦一生」。內政
部公布最低人群五%的平均年收入六萬八千元,平均每月五千餘元的收入,對許多台灣人
民,特別是台北居民而言,非常難以想像要如何過活。但目前四處觸目可見的舉招牌工作
,就是這樣的高勞動、低薪資性質。舉招牌是許多貧窮朋友的固定工作。這項工作通常一
周只有兩次(周末),一天八個小時,而其薪資更一路從九百元被削價到不到七百元,每
個月八次,也僅有五千六百元的收入。有些貧窮朋友還因為在惡劣天氣中舉招牌而生病。


 更值得注意的是貧窮問題已經衝擊到傳統所認為的社會中堅。目前的遊民生態已非
傳統的老弱病殘,更已有青年遊民、中壯年遊民,以及家庭遊民。一位大學畢業的朋友,
描述自身的派報經驗。每日大清早,到派報公司報到,等待工作地點派發,背著厚重的D
M海報,挨家挨戶投寄,工作時間超過八小時,日薪八百元,即使全月無休,仍賺不到二
萬元。

 走過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年代,台灣社會需要一改過往五○年代對貧窮問題的想像
,以新思維、新態度嚴正的面臨「貧窮問題」。然而從內政部將貧窮人口增加誤導為政府
擴大照顧弱勢者的假言搪塞,主計處的經濟成長煙霧彈釋放,以及行政院將球丟回社福機
構或是呼籲富人施捨,都說明當前的政府體制根本無心改變既有的錯誤政策方針,反而企
圖以信心喊話,模糊焦點的方式,暫時平息民怨。

 如果行政院長所謂的回歸社會政策即是將一個個尋求協助的人民,介紹到非典型就
業工作(如清潔工),還是會造成弱勢者越做越窮無法翻身的惡性循環。貧窮問題今日若
不審慎對待,有魄力的誠實檢討政策,日本的失落二十年,將是台灣不遠前鑑。

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◆ From: 61.228.83.244

No comments:

自我介紹

林北住印度,林北愛中國 就像泛藍愛說J丟細愛台灣一樣啦